学会要闻

学会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要闻 >> 学会要闻 >> 正文

新年第一周 “研创工程”再出发||基础教育标杆性育人范式研创工程展示研讨活动在相城举行

发布日期:2025-01-04    点击:

一元复始,万物更新。1月3日,苏州市“基础教育标杆性育人范式研创工程展示研讨活动”在相城望亭中心小学举行。本次活动由苏州市教育学会、相城区教育局举办,苏州大学师范学院、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为学术指导,相城区教育学会、相城区望亭中心小学承办。苏州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沈宗健主持了会议。



首先,相城区教育局杨子青副局长致词。她说:本次研讨活动定在相城,不仅是对相城在教师队伍建设、育人范式探索上的肯定,更赋予在推动拔尖型教育人才成长、打造育人标杆等方面的重要任务。相城区依托省、市两级研创工程,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学校育人范式探索,总结提炼出一批育人范式理论与实践成果,并获得省、市研创工程立项,这些项目也成为相城教育的精彩缩影。希望与会同仁以此次展示研讨活动为契机,共同探讨“研创工程”的新思路、新方法与新路径,进一步为基础教育的进步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接着,三个研创项目主持人介绍了一年多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相城区望亭中心小学毛家英汇报的题目为《爱•做•梦:“我喜欢”育人范式研创工程》,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夏静汇报的题目为《体验育人范式整体建构研创实践》,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丁素芬汇报的题目为《聚焦口语素养,创新语文学科育人的实践探索》。



有三位专家进行了精彩点评:

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潘娜校长认为:三个项目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很好地回答了教育“三问”;都遵循教育与教学规律,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建构了高水平的育人范式的路径与策略,形成教育的新常态;都实现了高度整合、协同创新。希望三个项目制定三年适切的规划,稳步推进项目进展,打造育人范式的“苏州样板”。



姑苏区教育发展中心惠兰主任认为:三个项目的亮点是都有鲜明的问题归旨;都是长期研创的积淀;都注重系统谋划,整体结构性地推动,主场是课堂,协同育人,未来朝向,具有研创精神。希望在项目的整体性、时代性和迭代性等方面进一步提升。



苏州大学师范学院院长陈国安教授认为:研创工作是一个新名字,这个新名字是自我要求、自我提升的体现。他认为标杆性育人范式,就是要在教育研究中创造教育故事,就是要重新定义童年,就是要培养儿童的体验力、交往力和实践力,指向育人方式的解码。三个项目,虽然路径不同,但都打开了一方天地,即强化生命体验,理解孩子的生命,关注师生的共同改变。重新理解儿童、理解生命、理解教育,就理解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模样。



江苏省教育学会陶圣琴博士从“育人方式”问题的重要意义、“育人模式”提法的深层动机、育人模式“示范性”的追求、以“研创”为创新育人模式的突破口、以“工程”思维推进育人模式研创、正确看待育人模式的示范性等六个方面就省研创工程做了一个简明而系统的培训与辅导,让与会教师受益匪浅。



苏州市教育学会张曙会长最后做了总结讲话。他说,省市研创工程是促进教育家型拔尖人才培养、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我市的省研创工程立项数共7个,居全省第一。他希望苏州不仅要数量上多,更要质量上优。并对今后研创工程的开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用教育家精神引领研创工程;二是要用理论与实践双向驱动研创工程;三是要用创新的思维凝练理论成果。



省研创工程于2022年正式实施,其特点是个体与团队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强师与育人相辉映,推进育人范式与人才培育的整体建设。苏州市教育学会对接省研创工程,实施了市研创工程,从而形成了“‘双优之星’评选-市研创工程-省研创工程”人才培养梯队。2024年12月,省教育厅“三院一会”与苏州市教育局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研创工程的实施与推进列入其中。苏州市教育学会将研创工程的推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力争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市做出贡献。



上午,刘琴、余燕岚、朱玉娟、沈筱玥、胡玲、朱卉如、沈青青、张丽静等八位老师围绕着各自研创工程育人范式的创新开设了八节展示课,受到了观摩老师的一致好评。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新年第一周,苏州的研创工程再出发。“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相信,不久的将来,苏州的研创工程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关闭